西安农家乐,西安农家乐网,西安周边农家乐,西安度假村,西安垂钓园,西安周边游,西安采摘园,拓展训练,旅游名村,推广好平台!


兵马俑


作者:悠悠
查看:3908次
区域:临潼区
地址: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
电话:联系商家
来源:西安农家乐
热词:

兵马俑(英语: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秦始皇兵马俑是制成兵马(士兵、战马等)形状的陶俑。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1] 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陪葬坑,在已发现的三座俑坑里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

1987年,秦始皇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陵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 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国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俑坑介绍:

一号坑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新生力量的加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考古队一时显得异常热闹。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一号坑是最为雄伟。它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这个大型军阵,有精锐的前锋,强大的主力,灵活的侧翼,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二号坑:

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正式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就要开始了

。1994年3月1日,在二号坑保护大厅内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


三号坑: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历史意义: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据史籍记载:陵丘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佘,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面部形态无一雷同,栩栩如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开制度先河

秦始皇陵不仅在中国陵寝史上首设陵邑、建设寝殿便殿,并首开大规模修建陪葬坑的风气。

秦代以前,对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巳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他建筑遗址。在寝殿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祖。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法国总统评价

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

美国总统评价

中美建交35周年之际,曾为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2014年9月6日到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也是卡特总统第二次参观兵马俑。参观结束时,卡特总统写下留言:“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博物馆,从我33年前第一次来访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祝贺你们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不能转载到其它网站、论坛、公众号等。


西安农家乐网
共有文章 15725 篇 , 共有会员 7759 名
户外装备 户外注意事项 农家乐菜品 陕西民俗常识 民俗旅游项目 旅游动态 西安周边发布QQ联系1352666961微信同号! 西安周边游玩QQ群:155528606 欢迎加入! 【短信发布】 【免费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潼区 >> 兵马俑

兵马俑

作者:悠悠 查看: 3909次 区域: 临潼区 地址: 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 电话: 联系商家 来源: 西安农家乐网 热词:
微信扫二维码关注更多>>
信息描述

兵马俑(英语: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秦始皇兵马俑是制成兵马(士兵、战马等)形状的陶俑。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1] 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陪葬坑,在已发现的三座俑坑里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

1987年,秦始皇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陵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 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国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俑坑介绍:

一号坑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新生力量的加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考古队一时显得异常热闹。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一号坑是最为雄伟。它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这个大型军阵,有精锐的前锋,强大的主力,灵活的侧翼,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二号坑:

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正式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就要开始了

。1994年3月1日,在二号坑保护大厅内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


三号坑: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历史意义: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据史籍记载:陵丘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佘,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面部形态无一雷同,栩栩如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开制度先河

秦始皇陵不仅在中国陵寝史上首设陵邑、建设寝殿便殿,并首开大规模修建陪葬坑的风气。

秦代以前,对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巳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他建筑遗址。在寝殿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祖。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法国总统评价

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

美国总统评价

中美建交35周年之际,曾为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2014年9月6日到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也是卡特总统第二次参观兵马俑。参观结束时,卡特总统写下留言:“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博物馆,从我33年前第一次来访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祝贺你们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不能转载到其它网站、论坛、公众号等。
------分隔线----------------------------
快捷键Ctrl+D收藏本站 商户入驻